简介

盛唐挽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国事如儿戏(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以国为家,顾不得了。”

方有德淡然说道。

“你呀你呀,总是这句话,经常让圣人生气,还拿你没办法,哈哈哈哈哈。”

陈玄礼哈哈大笑,方有德这个人确实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但是却可以让周遭的人由衷的敬佩。就算哪天死了,脊梁骨都是挺立着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愿意帮方有德传话的原因之一。

方有德求的事情,绝对是公事,他从来不为自己谋福利。他的官位、圣眷,都是靠自己的拳头,一步一步打上去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当初方有德是太平公主的家奴,那么现在大唐是怎样一副光景,还难说得很。

这样一个人,你恨得起来么?

“对了,你儿子进了弘文馆,还挤掉了忠王(李亨)长子的名额,圣人亲自督办此事的。圣人还听说忠王的另外两个儿子似乎对此有怨言,把这两人也赶出了弘文馆。”

陈玄礼憋着笑说道。

方有德一愣,随即无奈苦笑道:“那样的痴愚童子,何德何能入弘文馆?圣人不能因为宠信我,而放纵了国家的制度啊!

这样吧,麻烦陈将军你再给圣人多言一句,将犬子革除弘文馆学籍即可。我这个御史大夫还不至于让儿子饿死,他去弘文馆丢人现眼做什么。

若是圣人不肯,那我便只能辞官回家种田,以全忠义了。”

有这么坑儿子的么?

陈玄礼一脸古怪,想说什么,又感觉以方有德的逻辑,这么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圣人恐不喜……”

陈玄礼小声提醒道。

“顾不得了,国家典制,乃天下人之典制,非我方有德一人之门路。

圣人给皇子恩典,那是皇恩浩荡自不必提;但给某这样的恩典,某却不能受。

若圣人真想恩赐于某,不若封赏幽州边军将士们,抚恤孤寡,以安军心。此战虽胜,但北疆局势依旧不容乐观,需要长期经营,不可懈怠了。”

听到这话,陈玄礼连忙拉住方有德,对他躬身行礼深深一拜说道:“全忠贤弟一心为国,某一定将话带到。若是圣人有异议,某也会劝一劝的。”

他们身后的崔颢等三人,亦是再次刷新了对方有德的认知。

圣眷浓厚,为人方正,体恤下属……他们忽然觉得这次入长安也不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了。

只是,这种圣眷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么?

他们亦是为方有德的方正感到忧虑。方有德或许可以一直当个优秀的封疆大吏,可天子圣人,能够一直保持清明,不会昏聩么?

……

第二天,李隆基亲自将喊了大半晚上,嗓子都哑了的杨玉环送上了一辆华贵的牛车。此刻他脸上春风得意,像是年轻了十多岁一般。

而寿王,就这样站在兴庆宫门口,看着李隆基搂着杨玉环的腰出门,半句怨言都不敢有。

“王妃昨夜弹了一夜的琴,今日有些乏了,你就不必打扰她,专心给你母亲守灵就可以了。”

李隆基走到寿王李琩面前,摸着下颚的胡须微笑说道。

“谨遵圣人旨意……”

寿王李琩压住内心的愤怒,平静叉手行礼道。

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将心中早已盘算好的事情讲了出来。

“是这样的,寿王妃一心向道,无心尘世,想与玉真公主为伴,朕亦是深以为然。

即日起,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暂住玉真公主府。嗯,朕已经想好了,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第三女韦氏,以贤良淑德闻名长安。朕就安排韦氏为你的新王妃吧,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李隆基面有得色说道。

杨玉环也被寿王享用过几年了,不也够本了么,还想怎么样?

现在“以旧换新”,好像没什么对不起这个不肖子的吧?

李隆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对不住李琩的,按照朝臣们对武惠妃喊打喊杀的态度,他想整死武惠妃与寿王,再不动声色把杨玉环收入宫中,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如今这么厚待李琩,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当然,这都是他自己的想法。

“谢圣人恩典!”

李琩大喜,连忙躬身行礼拜谢道。

“嗯,如此甚好,退下吧。”

李隆基心满意足的点点头,寿王李琩如此知情识趣,倒是省下了他一番功夫。扒灰毕竟是丑事,特别是武惠妃尸骨未寒,就马上扒灰她儿子的媳妇,这件事传出去,影响太坏。

哪怕李隆基本身脸皮厚如城墙,这么玩也有些吃不消。

不得不说,高力士那个主意出得好。让杨玉环先出家当女道士,然后再让她暂时跟玉真公主住在一起,到时候,李隆基便可以打着看望亲妹妹的皇子跟杨玉环私会,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接下来,等寿王李琩与韦氏女成亲之后,等风声没那么紧了,再想办法把杨玉环招入宫中,逐渐让其在公众场合露面。

这个计划简直完美。

目送杨玉环的牛车离开后,陈玄礼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一声不吭,躬身对着李隆基拱手行礼。

“可是有什么要事?”

李隆基看到陈玄礼,微微皱眉,心中略有不悦。

跟杨玉环在床上忙了一夜,他现在只想美美的睡一个回笼觉。

“禀圣人,方节帅昨夜入长安献俘,在兴庆宫外等候。听闻圣人已经就寝,于是又返回幽州了,献俘的大部队过两日就到长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