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太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够了。”丹陛之上安坐的九五至尊终于发了话,却是对着沈席君,“太后,今日议政之事与您无关,还是请回吧。来人,送太后娘娘回宫。”

萧靖垣不紧不慢的语调中隐隐透着些许莫名的躁意,沈席君转身对着他,微微扬眉:“又想逼走我吗,皇帝大可一试,看哀家会不会就范。”

萧靖垣沉默地看着她,皱眉斟酌片刻,放弃般地转开眼目视群臣:“好吧,儿臣恭请太后、德太妃安坐。”

沈席君满意地与德太妃对视一眼,落座时方赐众人平身。

于是安若成顺势上前一步,继续方才之言:“太后娘娘容禀,臣等并无违抗娘娘懿旨之意,只是眼下情势所迫,眼看着皇上兄弟相残,娘娘于心何忍?”

沈席君冷笑道:“安侍郎的意思,是要皇帝对代王俯首称臣?”

安若成摇了摇头,缓缓道:“所以需要和谈,商定一个折中的法子……”意气风发的少年侍郎,表现得似乎对一切志在必得。

“荒唐!”沈席君立即打断,冷眼看向一侧默然恭立的户部尚书宫云纬,“尚书大人,这看来是您的意思吧?”

沈席君言辞嘲弄,宫云纬置若罔闻地慢慢抬眼,悠悠道:“臣,听皇上的意思。”

于是萧靖垣不安叹了口气,对安若成道:“安爱卿,有什么想法直说便是。”

安若成从容道:“短短十数日之内,代王叛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先围松潘、后破凉州,损我将士何止千万,甚至引得回讫部落趁虚而入,东部更有女真虎视眈眈。长此以往国力空耗,任凭外族渔翁得利。”

萧靖垣凝神道:“安爱卿何以认为,朕的军队不能打败代王?”

安若成是以一愣,望一眼身侧秦绍,才犹豫道:“臣得战报,刚去了前线的京师军督军纪大人都说,连日败仗下来前线军心溃散、斗志已失……”

“这是纪兴晏私下和你说的?”萧靖垣背倚上身后黄缎龙纹垫,森然道,“何以他在给朕的奏报中并未提及。”

“是纪兴晏给臣的信件中所报。”巍然不动的宫云纬终于出声解围,“前线军情确已十万火急,从月初至今,凉州城外连输数仗,兵部王尚书和贺侍郎或许是怕乱了朝中部署,这才不敢据实以报。”

沈席君轻笑出声道:“宫大人这是在指责王大人瞒报军情了?”

“臣只是实话实说。大魏天下危在旦夕,臣请陛下怜悯苍生,早做决断。”宫云纬退入朝班,继续默立。然而未等他话音落下,顷刻之间已有一众朝臣流水般自朝班中涌出,跪至丹陛之下,声嘶力竭的劝谏之声轰然作响:“求陛下怜悯苍生,早做决断。”

战时危急,沈席君麾下所谓后党多属武将,尽数出征在外。如今朝堂之中势力逆转,宫云纬竟敢就势胁众逼宫。沈席君看一眼一旁朝班中闭目不言的霍圭,心中微定,于是作势愤然起身正欲开口,却被侧边伸出的手臂陡然拦在了身后。

却是萧靖垣走下御座,站在了她的身侧,轻声道:“稍安勿躁,今天没你的事。”

沈席君不由得看向萧靖垣,却见他步步走下丹陛,神色有些莫测:“那么照诸位爱卿的意思,朕应该怎么决断?”

萧靖垣直接站至秦绍身前,双目直视于他,惊得这位历经两朝的老臣退后了一步,垂首道:“皇上圣裁独断,臣不敢置喙。”

“都要让朕对代王投降了,爱卿还说什么不敢置喙?”萧靖垣闲闲地一笑侧身,明黄的衣袖微动,却是对准了同样气定神闲的安若成,“安小侍郎,您倒是具体说说,有何高见。”

安若成颔首拱拳道:“臣心向众生,但求再无杀戮征伐,天下太平。”

萧靖垣侧目看他,缓缓道:“古时宋襄以仁义为战,终至国破。汉武以征战伐谋,换得天下归心。依爱卿说,朕该如何选择。”

四周静默,令人难耐的紧迫之感似是从千里之外的战局蔓延到朝堂之内。萧靖垣似乎从未如此这般,不再用模棱两可的态度游离朝争之外。沈席君默默坐下,握住了德太妃因紧张而伸来的双手。皇帝萧靖垣,终于在这一刻摊牌,选择站到了她这一边。

“皇上怎可把代王比作他国来犯之寇。”静默的宫云纬复又开口,微微仰目看向萧靖垣,浑浊的眼眸中看不清情绪。

萧靖垣对着他前进一步,笑着道:“难道代王他不是么?”

但见宫云纬面色一紧,安若成警醒地挡在宫云纬身前,正对萧靖垣:“既然如此,臣只得冒犯。”

于是在萧靖垣一怔之下,太和正殿一十二道大门次第洞开,一时之间刀兵之声大作,数百名铁甲护卫自殿外涌入,层层叠叠地围住了朝堂正中。连绵不断的金属敲击声中,安若成目光灼灼,昔日温软和煦的少年侍郎第一次露出了深藏于内的锐利刀锋:“今日微臣拼死一谏,也要求皇上息兵宁事,为天下苍生谋得福祉。”

萧靖垣镇静自若,淡淡看向安若成:“爱卿,这便是你教朕的妥协之法?”

话音未落,已有礼部尚书魏尚容、监察御史曹魁中等数人跃出朝班,被随即赶上的护卫制住了身子,于是纷纷破口大骂:“安若成,你个黄口小儿,竟敢在太和殿内用兵要挟皇上和朝臣,其行可诛!罪当凌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