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赴宴(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想到这里,王静辉不禁“嘿嘿”的傻笑起来:这次你们可打错了算盘,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外号是“诗词批发者”吧!功课是要做足滴,想到现在是冬天,要是做诗词也无非就是“雪”和“梅”两种题材而已,想我中华堂堂五千年文明史,虽然你们知道前四千年,但后面这一千年里面关于这样咏雪、咏梅的诗词可以用箩筐来装,王静辉想到这里便可以联想到他们吃憋的样子了!

可能是老天都要帮助王静辉再次一举成名,晚上便下起了鹅毛大雪,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的早上还有零星雪花在空中飘舞。由于下雪,平民医馆里面的病人格外的少,王静辉看了看后便稍微嘱咐一下管家王福后便带上一个书童出发了。

他们是坐马车去的,尽管汴都的道路都是青石铺成非常平整,但王静辉乘坐的二轮马车还是一路上发出了杂响,这让他心中很不自在:二轮马车明显要比四轮马车差多了,现在我也有铁匠铺了,等那天有空闲就指导赵铁匠和他的徒弟们打造轴承和弹簧,把四轮马车做出来。

由于王静辉的平民医馆是在城西的平民区,距离赵颢的郡王府有好长一段路程,几乎要横穿半个开封城,所以等了好长时间,王静辉的马车才来到了目的地——东阳郡王府。王静辉将自己的名帖交给书童,当郡王府的门房接过名帖后还用了一种怀疑的目光来审视这一行人。王静辉看到门房的眼神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头似乎和开封富商的身份有很大差距,马车都是市面上非常普通的那种,和旁边那一溜儿装饰明显豪华的马车相比显得寒酸了些,怪不得这郡王府的门房用异样的眼神来看他了。

王静辉也不和这个门房一般见识,拿了一小锭碎银交给书童,让他和车夫到不远的茶楼里去喝茶等候他。本来王静辉还想带书童一起进去,但看到门房眼神中的异样后,便打消了这种想法,还是让他们到茶楼里去等他吧。

郡王府的建筑明显要豪华多了,王静辉在门房的带领下穿过银装素裹的园林朝宴会的地点走去,虽然大雪覆盖了园林,但他还是能够从中看到园林的规模是很大的。走了一会儿,王静辉跟着引路的门童来到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的拱门上面写着“梅园”两个字,他暗自想到这里便是好戏登场的舞台了!

进入梅园后,王静辉看到院落很大,里面种植着十几棵梅花,株株形态各异显然是郡王府中的园丁辛勤的结果,参加宴会的人也很多,大约有二三十人的样子。“看来考官的阵容这是非常强大啊!”王静辉心中有点担心了,但很快便镇定下来:开玩笑,逼急了老子我就来个通杀,以后这一千年里面读书人要是听到我王静辉的名头,都不敢再以“梅”、“雪”为题材写诗作词了!

由于王静辉的装束比较特别,所以刚进梅园便显得有些突出,门房如唱戏般的高声宣布王静辉到来,此时梅园中的众人都停下说笑,目光齐刷刷的指向了王静辉,这种待遇让他生出差点儿掉头就跑的念头。当然在座的都是名家雅士,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各自又进入了自己原有的状态。

不过王静辉在这一瞬间还是认出了一个人,那个人很年轻,装束也和他差不多都和厅中众人不一样没有带帽子,不过王静辉的头发是整整齐齐一条青丝带绾好捆紧,而他则是一头散发直披到后腰。这样的装束在王静辉所读有关宋朝的史书中只有一个人——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正当王静辉细想王雱的事迹的时候,两个年轻人走了过来:“王兄,你终于还是来了!”

王静辉一眼就认出他是颍王赵顼,那他旁边的这个和他有点儿相像的年轻人肯定是赵顼的胞弟东阳郡王赵颢了。王静辉一弯腰向他们行了个礼说道:“颍王殿下,多日不见,身体可安好?”

前一段时间赵顼的身体不好头痛病又犯了,虽然王静辉以前赠给他的一些西药对于止痛非常有效治标不治本,但也极大的减少了他的痛苦,所以他又来到医馆请王静辉看看。自从王静辉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对于他的身体也格外的关注起来。历史上这个神宗皇帝随着执政的时间长起来,他的政治手腕也越来越成熟,比刚当皇帝的时候稳重多了,可惜的是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劲。如果他能再活上十年,虽然不见得把国家治理的更好,但也可以等待下一任皇帝长大,就不见得会出现哲宗时代太后垂帘听政的状况,北宋的历史也会出现变数。

刚巧王静辉让人到四川采购的银杏叶到了,王静辉便把银杏叶交给赵顼,告诉他银杏叶的产地,让他坚持每天把银杏叶混合到茶水中一起服用,这样长此以往对他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赵顼的头痛病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有王静辉的西药暂时顶住,慢慢靠银杏叶来调节身体,身体状况自然会慢慢好转。王静辉并不能确定银杏叶的功效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但对它的对症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赵顼在头痛发作的阶段服用了他的西药后果然很有效,虽然王静辉和他说过这些成药只能是暂缓病情,但他也对王静辉的医术产生了很大的信任,对于服用银杏叶来治好他的病的信心比王静辉本人还要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