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明末从航海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筹备造船厂(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希望镇海边都是些淤泥积累冲刷的小山,高的一百多米海拔,矮的只有二三十米。

找一深海海湾,在海湾里找一处山矮或没山的地方建造船厂,挖掘量不大。

挖出来的土填到山下,人工整出来一片有船坞船台的大平台,水泥一铺,钢轨一铺,设备安装上去,造船匠拉过来,这造船厂不就成了吗?

10个船坞10个船台的造船厂主体不大,三四百米乘两三百米而已。

拉1000个劳力过来干土方工程,再怎么慢一年总能完成,再半年铺水泥钢轨,安装设备等,等这些柚木陆续阴干好的时候,造船厂也刚好完工了,多好?

看来下一批移民不能等到秋天再运送了,等回去就得运送一批过来,逆风航行就逆风航行吧,总比又耽误半年的好。

杨浩当即让传令兵找船到希望镇,通知“破浪号”新船长王广明,让王广明带人在希望镇南北一百公里内找符合造船厂要求的地方。

省的下一批移民来了后还要先找地方,也浪费时间。

回程一路基本逆风,决定在希望镇附近建造船厂,那运送木材回去的需求就不那么大了。

因此杨浩只让三艘船各装300吨柚木,半载,逆风和大角度侧风时航速能快一点。

六天后柚木装载完毕,第七天启航,以侧风向西偏北30度航行。

船员需要的淡水食物和蔬菜水果不多,一路只到广州附近补给,航线还算熟悉,船员人数充足,轮班倒,昼夜不停航行。

向西偏北航行能借北风和西北风,航速较快,有12-13节,两天两夜航行到东沙群岛。

之后向北偏东北方向航行,风帆角度借不到风。

走Z字形航行航速只能有7节左右,还得航行一倍甚至两倍的路程,还不如纵帆航行,降下横帆,升起纵帆。

船速只有6节,很难达到7节,风速不大,船底也有一点附着物了。

昼夜航行四天四夜,船队终于回到台州府,昼夜不停逆风航行,倒只比白天顺风航行慢两成多一点。

船队开进深沟码头,卸完柚木装上米面粮油肥皂等物资,又向北航行到青州府招收流民。

这次只招收1500人,老人继续尽量不收,有幼儿的尽量不收,尽量多招收能干活的青壮年男女。

杨浩请各家商贾继续采购开荒生存物资,这次稍微偏重点挖掘工具,阴干好的普通木板和车轮准备一批,运到后可以直接打制成运输车辆,省的再用湿木头。

家里没什么事儿,要说有事的话还是催婚,姑奶奶催婚,姑姑催婚,官吏和大户、商贾们也时不时提一嘴,樊家举人向姑奶奶旁敲侧击好几次了……

铁匠作坊没什么事,金银铜都在。机器打造完了,蒸汽轮机够用。团练的武器铠甲加工打造了大半,移民的前装滑膛燧发枪正在加工,轴承继续加工。

杨浩把手压式吸水泵告诉铁匠们,让他们以后也打造加工这东西。

从杜仲中提取硫化杜仲胶的方法也告诉他们,一边制作密封材料,一边制作弹力材料,一边研究实心轮胎。

输送机是个好东西,特别适合把小山变成造船厂的这种土方工程。

给半山腰装一台输送机,延伸到两三百米外的低凹处,人力只管装土,蒸汽轮机带动输送带把土不停运输到两三百米外,效率能高很多。

托辊造一批,蒸汽轮机有多余的不用造,带体用厚帆布,机体去了后用湿木头做就行。

各工坊没什么事,五华村那几个年轻人终于把玻璃研究出来了,虽然透明度不高,虽然还有颜色,但确实研究出来了。

这玩意还挺难。

杨浩用化学的逻辑,给他们深入分析部分实验记录,最后只提出一点点改进实验建议,实在对这个不懂。

喜欢重生明末从航海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zaoxs.com)重生明末从航海开始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