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黄天之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0章 邺城(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许攸作为中书府的府令,对于太平道内的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法司就是中书府的下属机构,他自然知道《太平律》中的律法。

因此当那些豪强世家跪地投降之后,他便下令麾下的骑军停止了进攻,将其全部捆绑了起来。

而那些满载着财物的车驾也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许攸带领上谷营,于邺城以东北方扎下了军营,以防止邺城的人逃亡北方的邯郸和东方的斥丘。

邺城虽然混乱,但是还勉强保持着最后一点理智,留守邺城的袁绍麾下的大将朱灵。

朱灵在经过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便迅速的恢复了理智,他先是宣布四城戒严,不仅禁止任何人出城,将城门封锁,还让城中的所有坊市都戒严,禁止活动。

随后朱灵第一时间,带兵进入邺城皇宫,将袁尚保护了起来。

在确定了袁尚安全之后,朱灵开始收拢城外的残兵,并于城外筑寨以为屏障。

朱灵担心那些残兵之中混有明军的奸细,若是让其趁乱混入了城中,那么局面当真将会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不是审配,指挥不动魑魅去抓捕那些奸细。

邺城在朱灵强而有力的手段之下成功的稳定了局面,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溃兵,袁绍的死讯传开,邺城之中人心惶惶,越发的难以稳定。

虽然混在溃兵之中的鹰卫没有成功的混入邺城,但是这并不妨碍邺城中的鹰卫行动。

他们虽然和外界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他们得知了袁绍的死讯和繁阳魏军大败之后,便立即在邺城之中散播消息。

他们不仅散播袁绍的死讯和繁阳魏军大败,还在其中添油加醋,引得邺城之中的居民更加恐慌。

朱灵久经沙场,他是一名优秀的将校,但是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民生官员,城中居民的恐慌与日俱增,但是朱灵却是束手无策。

大明历二年,六月七日。

邶城告破,于毒和白饶两人一起击溃了邶城中的六千汉军。

孙贲被庞德阵斩,俘虏汉军三千余人。

大明历二年,六月八日。

白饶南下黎阳,黎阳汉军正在撤退,袁术部正在黎阳渡河。

黎阳汉军有大量的守城器械,白饶没有找寻到机会,于是在黎阳以北扎营,等待着于毒领步兵南下,以及李恒带领其麾下步兵东进。

同日,上万名明军武卒在许安的带领之下抵达邺城。

邺城此时内外交困,朱灵每日被各城之中的事务已经烦的焦头烂额,各种各样的事务都已经冒了出来。

魏庭之中,很多的大臣在第一时间便已经逃出了邺城,因此很多烂摊子都只有朱灵一个人收拾,他又如何能收拾的过来。

不止是民心,军心也因为繁阳的大败而跌倒了谷底。

如今邺城不过只有数千老弱新编之兵,明军据说有数十万人,正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不日便将兵临城下,他们还有那可以抛射大石的霹雳车,邺城的城墙修筑的再高在霹雳车的攻击之下,据说都要化为灰烬。

那些霹雳车,听说被许安贴上了雷符,能够拥有雷霆之力,摧城破墙轻而易举。

数万的精锐都败在了繁阳,他们又如何能够抵挡住明军的进攻。

而且就算是暂时挡住了明军,但是那又如何,他们已经没有了反攻的机会,他们已经失去了再战的能力,他们现在只是在垂死挣扎,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很多的人都已经开始盘算着投降了,只是碍于朱灵在军中的威望,一直没有人敢提起。

而当众人在城墙之上,看到官道之上那一队有一队如墙徐进,衣甲鲜明的明军武卒之后,一众将校直接将朱灵拦在了城墙之上开始了劝导。

朱灵一面看着不远处那蜿蜒起伏正在官道之上徐徐前进的明军武卒,一面听着众人的吵杂的声音,只感觉头大如斗,根本难以思考。

一面又一面土黄色旌旗在官道之上汇聚成了一条巨大的黄龙。

巨大的黄龙在官道之上蜿蜒游动。

旌旗猎猎,黄龙在疾风之中张开了龙嘴,露出了狰狞的利齿。

骑军奔驰,黄龙在陆地之上伸展开了龙爪,展露出了爪间的锋芒。

朱灵并没有再一直经受着这样的折磨,审配的到来,让朱灵得到了解脱。

袁绍的棺木将众人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击碎,他们明白,他们真的已经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机。

大明历二年,六月八日,申时。

朱灵带领麾下军将走出了邺城,献城投降。

许安接受了朱灵的投降,派遣大军开始逐步接管邺城,并宣布邺城实行军管。

酉时两刻(17:30)。

邺城的防务很快被明军尽数从魏军的手中接管,邺城之中的魏军全部放下了手中的兵刃,被押解出了邺城。

他们在城外修建的安置残兵的营地,现在成为了关押着他们的营地。

许安要进驻邺城,必然是要保证邺城的安全,他自然不会让原来的魏军还在城中。

在一众腾骧卫的护卫之下,许安骑乘着战马踏入了邺城的城门的甬道之中。

“这就是邺城吗?”

郝昭看着眼前的有些杂乱的街道,低矮的房屋,眼中露出了疑惑。

“比起长安,差的可真远啊。”

邺城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绝对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城池,但是相比于如今明国的国都长安来说,却是小巫见大巫,相形见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