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劝娘和离之后(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4 章(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连夜改完后,卯时一刻(5点多)准时将第一场考中的人员名单张贴在衙门口,这种行为称之为‘发案’。

静绥县的发案十分好玩,案条是一张足有六尺的圆纸,第一场考完后会录出前一百名誊抄在圆纸上,以第一名为中心,依次顺时针向外列出其余九十九名学子的考棚号画一个大圈,当然了,不会标注姓名。

不在圈中的学子,亦或是在第二圈第三圈的人,都不能再继续应试。

所以发案当天,中心的第一名最为瞩目。

……

“上面有我吗?”

“别挤!”

“嘿,我中了,第三十九名,狗剩,你在四十四……”

“中了中了,走赶紧走,还有下一场呢。”

“第一这人是谁?”

“院北三号是谁?你知道吗?”

“不知道……”

“院北三号我认识,昨天还被一个泼皮陷害了一遭,我的亲娘,没想到第一竟然是他!”

……

听到前方的说话声后,程以贵喜得将盛言楚一把抱住高高举起,使劲的摇晃:“楚哥儿,你中了!还是第一名。”

对于县试第一场的结果,盛言楚心中的把握是他肯定能进黄榜前十,拿第一属实有点惊讶。

两人往前挤了几步,从前往后一看,程以贵并不比盛言楚差多少,排在第七,石大河也还行,在第十三,只是陆涟就有些拿不出手了,竟掉到了第八十六。

第一场考的已然算是入门学问,一般考到五十名开外的,几乎就可以和童生说拜拜了,当然了也有例外,比方说第一场粗心大意了亦或是身体不适等等外界因素拖了后腿,说不准后三场能一飞冲天。

但这种几率存在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盛言楚没时间去安慰陆涟,因为他马上就要进去考第二场。

第二场多了一项——释义四书五经的长篇内容,对于真正的十岁小孩来说,难度稍微大了些,但盛言楚心理年龄可不止十岁,加之上辈子身为史学生的他研究的古文并不少,所以在拿到晦涩难懂的孝经论后,盛言楚一点都不杵。

脑中有丘壑,胸有万卷,他手中的笔拿起后就没停过,因而还吸引了不少官差近前观摩,对此他一概不抬头,只专心做自己的考题。

过了第二场后,盛言楚因两场第一的原因,考棚被提坐到了主试官的下首,明为考官想看一看两场第一的学子是何人,实则是为了加严监视。

第三场和第四场说不慌是假话,毕竟盛言楚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到满屋子的官员,更何况他还要在这些双眼睛下答题。

但慌也没用,再说了屋子里的学子又不止他一人,贵表哥也在。

别看程以贵性子大咧,实则内敛的很,眼瞅着四周做了两排身穿官服的大人,程以贵吓得脑门冒汗,选到内院考的不过十人而已,位子是五个一排,成‘U’字形,程以贵不巧正是第十名,就这样排在主试官的另外一只脚下。

见程以贵脸色苍白无神,瑟瑟发抖到毛笔都抓不稳,盛言楚暗地里不由替程以贵捏了一把汗。

程以贵能不慌吗?他这人本来就害怕夫子,如今面前多了十来位和夫子一般严肃的人,且这些人还是朝廷命官,他不慌谁慌?

就这样哆嗦的写完策论,途中程以贵借着研墨的空隙瞥了一眼自己的小表弟,嘿,这一看倒把程以贵看傻了眼,只见他那矮墩似的小表弟像是有备而来似的,薄薄的嘴唇微启,神色一丝不苟,下笔那叫一个流畅。

这一幕看得原本惴惴不安的程以贵羞愧的垂下脑袋,似是被盛言楚的轻松模样刺激了,后半场的程以贵明显沉着镇定许多。

最后一场考完后,盛言楚整个人的精神像是都耗尽了,一出礼院,他径直往地上一坐。

程以贵跟着歪倒,其实学子们纷纷效仿,一时间,礼院前面的大道都被堵住了,地上清一色坐着力倦神疲的考生。

过了片刻不到,县令以及几位副考官从里边走了出来,盛言楚急忙撑着一股劲站起身,其余学子亦是起身行礼。

为首的县令环顾一圈萎靡的学子们,捻了捻短须,扬声问:“盛言楚现在何处?”

盛言楚拍拍身上的灰尘,侧着身子挤到县令跟前,拢起手臂弯腰鞠躬。

“几位大人好生瞧瞧。”县令面向身后的副试官们,含笑道:“这位就是拿了三场第一的盛学子。”

盛言楚立马又拱手:“见过学官大人。”

其中一个副试官是个五六十的老大人,只看了盛言楚一眼便摆手让他退下,然后领着一行人离开了礼院。

盛言楚迷茫的眯起眼,开始反思自己刚才是否有僭越的举止。

忽而肩膀被人用力揽住,一看,是贵表哥。

程以贵像不认识盛言楚一样,仔仔细细的将盛言楚打量了一番,随后大喜道:“楚哥儿,你小子够可以的啊!”

“?”

程以贵握拳捶了一下盛言楚的胸,低头凑其耳朵耳语了几句。

“你说的是真哒?”

听完后,盛言楚心里的欢喜满遥遥的都快溢了出来。

喜欢劝娘和离之后(科举)请大家收藏:(m.zuizaoxiaoshuo.net)劝娘和离之后(科举)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