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锦绣的科举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玉绣刘兆东(2/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路过的出绣和玉绣两姐妹,指着周文的样子,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悄悄话:“这就是男人,如此好看的皮囊,私底下竟然如此不讲究!”

周文:“……”

这下轮到锦绣开始大笑了。

笑完后,锦绣才想起来另一件事:“楚师父上次回来,怎么没待两天又出门了?我上次去楚家拜访,楚家奶奶对着我差点儿哭了,看的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

周文挠挠头,小声告诉锦绣:“我听镖行的一个师傅说,楚师父在躲什么人,好像是个十分厉害的角色,楚师父不想和对方对上。”

锦绣听得一头雾水,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暂时放过。

回归书院生活的锦绣,基本上大多数时间待在藏书楼。

据说,德宁府府学的藏书楼藏量,在附近几个府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很多隔壁州府的先生,也经常来这边借阅。

当然这里更是本院读书人的圣地,但这里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当初,锦绣和楚舟等人第一次进来,都是得到了各自先生的手书,替他们做担保,两人才能进来。

后来,两人是凭借每次月考旬考中亮眼的成绩,获得了进入藏书楼的资格。

但这资格仅限于一楼,二楼往上,需要院长亲自批准才准进去。

锦绣以前一直在一楼盘旋,近日转移到二楼。

二楼的人数明显比一楼少,环境也相对安静。

谢山长最近给锦绣出题的模式,已经从一开始指定看书,然后相应的出题,变成了随意出题,指定相关书籍,自己查阅。

难度大大提升,到了考验人阅读量和知识面的时候。

有时候一道题目,锦绣要查阅四五本书才能确定内容,锦绣现在的学习进度,和刚来府学时比,可以说轻松吊打当时的自己。

但现在的山长,也轻松吊打锦绣。

所以锦绣还是乖乖跟在谢山长身后,听话的按对方要求读书。

锦绣在二楼没几天,楚舟和时丹阳也跟着上来了,三人相视一笑,简单进入每日的学习状态。

三人成为秀才将近大半年,和许多三四十岁,中秀才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在一起月考旬考,每次都能拿到亮眼的成绩,私下付出的努力不可想象。

聪明又勤奋的人,拼起命来,才叫人害怕。

显然,锦绣三人在外人看来,就是那种人。

就连三人身边亲近的人,都不由自主被三人感染,比如周文,比如何烈,每次考试都有小小的进步。

日子不知不觉到了年底,府学休假,学生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过年。

锦绣在府城给家人买了许多小礼物,给姨娘的痒痒挠啊,给元夫人的双面绣手帕啊,给元老爷的茶叶啊,还有寿伯的小茶壶,门房的烟袋子,甚至专门让人给大黄打造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骨头形状链子能戴在脖子上。

告别了夏绣姐姐和依依不舍的三个乖外甥,一行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自出来后,大半年没回家,说实话心里十分想家。

倒是出绣,看起来像是有心事似的,锦绣心细,发现了出绣的不对劲,车在半路停下休息的时候,锦绣特意找机会单独和出绣说话。

锦绣开门见山:“姐姐,你怎么了?心事重重的样子?”

出绣欲言又止,最后摇头:“无事,等姐姐想好了自然会告诉你。”

锦绣知道出绣是个有主意的,见她不愿多说,也没逼问,只格外注意出绣的一举一动,避免发生什么是他还不知道。

楚舟出绣定亲

回家过年期间,和程远青冯舒年小聚。

和锦绣周文的苦痛相比,两人在乌兰书院不要太舒服,冯舒年本来就是个小胖哥,现在更胖了,整个人一说话,看起来就是喜气洋洋的。

就连程远青,脸也比以前圆润了一圈儿。

几人照例在锦绣的书房小聚,冯舒年看着锦绣越加有棱角的脸,难得感慨道:“宝儿,你让人给我送来读书笔记我还在看,但说实话,没了你在身边监督,我是真的放松了很多。”

程远青也道:“真的,虽然我现在这样,在书院众人中依然算是勤勉的,但和咱们在一起读书时,是远远比不了的。”

锦绣一听就明白了:“你们是打算这几年都不考了?想多沉淀几年?”

冯舒年点头:“书院先生说,我和远青能考上秀才,已经是个奇迹了,乡试还是缓缓再说吧。我们二人现在每年都担心院试后的复考,就怕我两一个不小心没考好,学政大人一气之下,直接让人撸了我两的秀才功名。”

也不是说考上秀才,一辈子就是秀才,秀才也是跟着院试时间走,三年两考,在童生考院试的时候,已经有秀才功名的人,也需要参加有学政大人住持的复考。

若是考试不合格者,可能会被踢出秀才队伍。不过一般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程远青问锦绣:“倒是你和阿文,你们打算这两年就考吗?”

锦绣想想府学里那个每日都十分暴躁的谢山长摇头道:“先生说我能力有限,这两年下场,运气好的话,最多能粘上个举人尾巴,大半儿是要落榜的,还是要压两年。”

周文情况和锦绣差不多,功课上甚至还不如锦绣呢,他也需要压几年。

倒是冯舒年突然换了另一个话题:“翻过年我就算十八了,我爹给我定的娃娃亲那家,姑娘只比我小两岁,不出意外的话,年后我该成亲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