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70 章(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蒯祥活了八十四岁,历经洪武至成化九朝八帝。他去世后,皇上赐赏有加,荫及子孙。

可是,当时的士大夫对陆祥、蒯详等以匠人身份入仕,还是觉得新鲜与观望的。这只是与营建两京需要技艺人才的时代背景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营建南京城时,使用了近百万人力;明成祖朱棣修筑北京城时,调集三十多万工匠,百万民工,经三年半才营建而成。

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在建筑方面是外行,经常招致皇帝的不满。如嘉靖三十六年重建奉天门时,工部尚书赵文华惶窘无计,“支词以对,上怒逐之。”

因此,匠人中的佼佼者便脱颖而出,深得皇帝赏识,一步步从工匠脱籍而走上仕途。一直到匠人徐杲官拜尚书,史上空前绝后。

永寿宫重建,徐杲去工地仔细审视筹算:“四顾筹算,俄顷即出,而断材长短大小,不爽锱铢。”

施工时,嘉靖皇帝住在旁边一个宫殿,却没有听到一点斧凿之声,也没有浪费一丁点建材,不到三个月而新宫告成。

像这样的良材,皇帝能不欢喜吗?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徐杲历经四年重建完工。

嘉靖皇帝任命徐杲为工部尚书,又想赐他太子太保。但以阁臣除阶为首的大臣们都力阻不可,认为工匠成此工作,即其职分,哪能有如此高规格的晋秩赏赐,嘉靖帝只好作罢。

徐杲是个谦退的本分人,虽跻身京卿,但从不敢以士大夫自居。

徐杲的营建才能,的确是一般官吏无法相比的。他不仅能发明,而且善于传授后辈,是个实用性的技艺人才。

可是相比陆祥、蒯祥,徐杲的结局就没那么好了。

嘉靖帝刚驾崩,徐杲就被人弹劾革职。徐杲被罢职后,这些士人文官们还不肯罢手,又捏造罪名,极力构陷,

正史中明晃晃地写着:匠役徐杲,躐官是指越级升任。只从修撰者的文字把戏中,就不难看出这些士大夫对工匠入仕的态度。

徐杲被流放戍边。徐杲事件以后,工匠再难做官。

一切只因为,在汉家文化里面,士人与匠人,中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切只因为,在重视科举、轻技艺出身的华夏社会里,匠役至微、名器至重的观念根深蒂固。匠役杂班与公卿为伍的现象,让科举出身的士大夫越来越难以接受。认为这是皇帝滥恩,简直就是与唐中宗的斜封墨敕一样。

滥恩是什么?就是恩情泛滥,胡瞎给人,是不符合规定的赏赐。斜封墨敕是什么?就是皇帝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而且徐杲罢职遣戍事件后,还有后遗症。

工匠授官受到正统士大夫愈加严厉的攻击,很难得授官职了。

武宗刚登基,正准备以营造工程竣工事由赏赐工匠,工部给事中王缜不乐意了,带了一伙官员就来进言:“陛下初登大宝,工匠末技,已有以微劳进者,诚不可示后世。宜散遣先朝诸画士,革工匠所授官。”

自此后,匠是匠,官是官。一个更贵、一个更贱。

但是……

“三爷的担心,陈某明白。可是现在,也有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三爷在建设中的皇家匠艺学院,不就是因此而生?”

皇上被戳破小心思,一点儿也没有不好意思,反而笑得更为和气。

“没办法啊。一睁开眼睛看一看,这几百年来,世界已经变化太大。我们这一辈人正好赶上了一个尾巴,看到了这个事实,再难也要做出改变,哎。”

皇上叹气。皇上不好说他熊儿子那个有关于“西洋蒸汽机”的预言,更不好说自己为了建这个皇家匠艺学院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不过他不说,陈近南也大体了解。

陈近南继续劝说:“所以三爷放手让快乐大师在南海折腾,不是更好?南海,毕竟不是北方和江南。”

陈近南的意思是,南海海域本就混乱,各种文化交杂,正需要定下来新秩序的时候。而北方和江南,儒家文化的大本营,根本动不了。

皇上冷笑。

“陈先生果然大才。开放海贸,大力发展匠艺……几百年后,南方势必超过北方多矣。”

陈近南:“……”

好吧。他忘了皇上是太皇太后带大的,一心还将关外当成老家。

就当是为了快乐大师,和北方的百姓们吧。

“对于北方,陈某的建议,建港口。东面和西面都建。三爷要和沙俄打仗,请谨慎。不要给沙俄留下出海口。”

…………

沉默中,陈近南感觉话出口后,身上挺轻松;皇上的面色越发凝重,皇上就感觉,现在世界上,四面八方都是他的敌人,都是大清的敌人。

平定三藩,收复小琉球,全走黑龙江流域的沙俄骑兵……他曾经以为这就是统一了,他就可以放开手和准格尔展开大战了,可是皇上已然认识到,或者说,皇上不得不认识到,这些,都知道一个开始。

皇上突然又觉得,陈近南如果能多活几年,其实更好?

“沙俄的西面和北面,有瑞典和奥匈几个国家,可他们,可能都不是沙俄的对手。”

风水轮流转。沙俄被罗马统治几百年,被蒙古统治几百年,处在欧亚大陆上被东西方一起排挤几千年,现在好像轮到它崛起的时候了。他们的沙皇一代比一代英明,而他们的对手,一代比一代落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